平岗煤矿以班前教育“小切口” 做实安全管理“大文章”

2025-06-23 0

班前会是煤矿安全生产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近日来,平岗煤矿聚焦班前安全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刚性制度为根基,通过细化流程、创新载体、压实责任三重抓手,推动班前安全教育见行见效,为矿井安全生产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
“五项流程”让班前会“干货”满满。“老张,今天精神头不错,一会儿重点说说你负责区域的顶板支护要点……”早7点,平岗煤矿1202班前会现场,小班班长点名时格外留意员工状态。这是班前“五项流程”的“首道关卡”,也是这个矿拧紧安全生产“源头阀”,确保员工“人到、心到、状态到”的关键举措。

图片

煤矿生产“七分准备三分干”,班前会作为落实上级生产部署与现场实操的第一枢纽,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意识。为此,这个矿将班前会流程细化为“点名应答、安全学习、任务布置、风险研判、安全宣誓”五大环节,并为每个环节设定明确流程标准。

在安全学习环节,“一日一题”紧扣现场“痛点”。6月初,这个矿综掘区工作面遇断层,各小班组长立刻将“断层带支护参数”纳入当月学习清单,结合“五知”文化手册、岗位责任制等内容,每月定制20道“实操题”,为员工精准“充电”。在风险研判环节,这个矿采用“三维立体研判法”——结合当日生产任务与现场实际,先对作业区域潜在风险进行预判;技术骨干从设备运行、工艺操作角度进行专业分析;一线员工则凭借实操经验,补充可能存在的细节隐患。三方观点相互融合,让风险无处遁形。

图片

“班前会多讲‘干货’,现场就少冒‘风险’。”矿安全副总工程师单既珩说。在他看来,煤矿安全没有“淡季”,唯有把“流程”变成“习惯”,让“提醒”变成“自觉”,才能从“人、机、环、管”各环节筑牢安全防线。如今,在该矿的班前会上每一次点名、每一道题、每一项任务部署,都成了拧紧安全螺丝的“关键动作”。

自“五项流程”推行以来,这个矿建立“日检查、周通报、月考核”机制,安全部门每天蹲点抽查,对流程执行不到位的班组当场责令整改。数据显示,今年这个矿班前会流程执行率达100%,累计抽考员工2300余人次,员工岗位知识掌握合格率显著提升,现场隐患整改率同比提高,“上班先过安全关,干活先想安全事”成为全员习惯。

创新“明白卡”兜住岗位安全账。“井下环节多,以前下井总怕漏掉步骤,现在兜里揣着‘明白卡’,流程、风险一目了然。”皮带区工人赵金龙展示的“明白卡”巴掌大小,却“干货”十足,涵盖岗位风险、管控措施、工作流程图等7项内容,采用图文结合形式,伸缩扣设计方便取用,弯腰作业也不会掉落。

这张被员工称为“兜里的规范书”,是这个矿的创新实践。为规范员工作业行为,确保安全生产,今年3月,这个矿组织编制150余个岗位“明白卡”,覆盖井上下所有工种,2600余张卡片发放至每位员工手中。综掘区员工王成指着卡片上的“掘进机开机前检查流程”说:“箭头标注清晰,哪个环节该干啥一看就懂,上次检修时按‘油位检测’步骤,及时发现了齿轮箱漏油隐患。”

为推动“明白卡”入脑入心,矿培训科、安监科每周“蹲点”班前会,随机抽考“两卡”内容。“过去靠口头交代容易漏细节,现在卡片一翻,标准全在眼前。”赵金龙演示着“应急措施”板块,“上周皮带跑偏,我按卡上步骤先停机再汇报,3分钟内就处理好了隐患。”数据显示,自“明白卡”推行以来,员工岗位流程合规率大幅提升,“三违”行为同比明显减少。

可视化系统让安全教育“可观可感”。“这是瓦斯超限案例,大家注意看回放里瓦斯传感器的位置……”班前会上,综掘区党支部书记吴昌操作可视化培训系统,将8分钟的警示教育片清晰还原事故全貌。针对旧系统老化、画面模糊等问题,平岗煤矿启动“可视化升级行动”,投入2万余元检修线路、更换高清摄像头,确保设备完好率达100%。

“以前系统卡顿,播到关键处就‘卡壳’,现在画面、声音都清楚,案例细节看得明明白白。”综采区员工杜宏光指着新设备介绍。为了保障可视化系统发挥功效,矿里对以前的可视化系统进行了维护升级,并建立了长久的运维保障机制,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第一时间应急处理。就在上周,设备突发硬盘故障,维修团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技术人员携带备用配件4小时内完成更换修复,保障了当天的安全教育培训按时开展,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影响。

除了“看视频”外,现在,可视化系统还具备录制、回放功能,班前会全程录像存档,公司安全监察局每月抽查时,既能查流程是否规范,也能追溯培训效果。“可视化让管理有‘据’可依,也让员工从‘被动听’变成‘主动看’。”安全副矿长徐嘉文介绍,目前全矿可视化系统已全部达标。

从“流程规范”到“载体创新”,从“被动参与”到“主动践行”,这个矿以班前教育为“小切口”,做足安全管理“大文章”。下一步,该矿将持续拧紧班前教育“责任链条”,让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工作细节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。